刘兴胜(右)在车间与员工一起查看产品生产系统。新华社记者 刘 潇摄
制造并驯服激光,让它为日常所用——刘兴胜的工作很科幻。2007年刘兴胜和几名归国留学人员创办了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8年来,公司平均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海外销售占到50%,已成为我国半导体激光器领域的技术领先者。
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刘兴胜说,科技创新要永远铭记,最快的刀需要磨炼、最准的尺是科研态度、最亮的光是梦想。
“最快的刀”
——农村娃成长为“最快博士”
从陕北绥德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娃蜕变为董事长,刘兴胜成长的过程充满荆棘与挑战,他说,我是农村出来的苦孩子,明白只有日积月累的磨炼才能铸造出“最快的刀”。
1973年出生的刘兴胜被人称为“最快博士”。1998年,25岁的刘兴胜获得北大硕士学位,第一次走出了国门。一门涉及热学、力学、物理、电子和材料科学等多领域的跨学科专业,他仅用两年零八个月即取得了博士学位,而在美国获得一个理工科博士学位的平均时间为4年。随后在美国工作7年,他成为一家半导体激光公司的“最年轻总监”,拿到绿卡,过上了让人羡慕的生活。
就在这个当口,刘兴胜却向公司递出了辞呈。“这是个两难。”他坦言,做激光器,在美国创业很难,回国又意味着放弃在美国10年的奋斗。2007年年底,他回到国内,准备大干一场。
在澳门赌场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合作支持下,刘兴胜带着自己的团队成立了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我是幸运的,遇到了很多愿意放弃国外高收入,陪我吃苦的人。”刘兴胜感慨。
“最准的尺”
——以科学的态度攻坚克难
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的传导冷却垂直叠阵G—Stack系列产品,主要用于激光加工、激光医疗等领域,拥有发明专利11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产品开发的复杂过程中,要安装一个微型透镜,直径仅有300微米,如此细微脆弱的微型透镜如何安装,如何把控好光斑的指向性和发散角,这在当时尚属首次,是全新的挑战。反复试验,追求极致,经过半年的刻苦攻关,首批产品终于出来了,可距离客户需求的光斑要求还差了一大截。“面对失败不能气馁。”刘兴胜说,用最准的“尺子”丈量实验中的所有步骤,这是一种科研态度。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大家埋头在实验室里连续加班,经过不断实验和校正,指向性得到很大提高,终于取得成功。
中国的激光公司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往往被贴上“价格低、质量差”的标签。刘兴胜说,一开始,炬光科技没有直接大批量进行销售,而是积极参与海外潜在客户的新项目研发或新产品开发,通过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方案和可靠性产品,逐渐让国外客户摘掉“有色眼镜”。
警卫刚到炬光科技公司时是名普通的工程研发人员,由于他热爱发明,一年因专利申请和授权就获得两万多元的专利专项奖金。职位也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研究员升任到事业部总经理,今年还被公司推荐获得了“第四届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正是这种对创新研发的激励,公司7年来开发了百余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系列产品。
“我们在半导体激光器领域有完整、自主的知识产权,申请了250多项专利,已经授权131项。”技术在手,刘兴胜信心十足,“我们将依托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器件及其系统领域积累的一系列技术成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亮的光”
——用激光让生活更美妙
在美国工作期间,刘兴胜敏锐地察觉到,在西方已经产业化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行业,在国内仍处于襁褓之中,国内激光器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国内95%以上商业用的高端半导体激光器都靠进口,回来创业可以实现梦想。”
如今,炬光科技公司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研发生产企业,产品也大批量销往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这个领域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们能排在全球前五六位。”刘兴胜说,公司的愿景是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激光。
美容净肤激光光源和智能微型投影是刘兴胜最近两年全新开发出的“民用激光器”产品。他指着一台美容净肤仪说:“这是用来脱毛的,无痛而且高效,这台仪器的核心部件就是里面的激光器光源,这一台机器三四万块钱,我们的激光器就占了1万块。”
“家里高清端口一连接,不用电视机就可以看电视了,拿到卧室里也可以躺着看。”刘兴胜指着一台智能微型投影仪说。
有关专家预计,这些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妙。
(原载于《人民日报》 2015-06-05 02版)